香薰學堂

香薰治療的二三事。

Chinese version only (what is aromatherapy)

甚麼是香薰治療Aromatherapy?
香薰治療 “Aromatherapy”,是透過正確使用植物提取的精油保持及改善「身」、 「心」、「靈」三方面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。 “Aroma” 指從植物、香料和其他物質傳出的芳香氣味,”therapy” 指治療。很多時候,「香薰治療」被誤解為是一種純粹透過氣味的治療方式,並只用於情緒上,實際上「香薰治療」是透過天然植物之精華來舒緩疾病,每一種精油都有其獨特組成之成份,與身體產生化學反應,不論在藥理上、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達到治療上的效果。

香薰治療是自然療法的一種,講求整全性 (Holistic),可以配合不同形式的治療,運動及飲食,以達致理想之效果。

香薰治療師並非醫生,除非是受過正統醫學訓練及擁有認可執業資格的醫生,否則香薰治療師並沒有斷症的資格。病者應把醫生診斷的結果及發病歷轉告其香薰治療師,然後由治療師決定最適合的配方以作出最有效的輔助性治療。

「香薰治療」的由來
「香薰治療」(Aromatherapy) 一字源於法文 “Aromatherapie”,是被譽為香薰學之父的一個法國化學家 Rene Maurice Gattefosse 所確立的。他原本是一位生產香水和美容用品的化學家,但有一次他在做實驗的時候突然發生爆炸,他的手被嚴重燒傷,情急之下他把手放入一盆薰衣草精油中,傷口不但沒有惡化,而且很快治癒並沒有結疤。此外他在實驗中亦發現許多精油比合成物是更好的殺菌劑,並在1928年以「香薰治療」一詞 “Aromatherapie” 作為他第一本書的標題,在書中詳細描述了各種精油的特性及如何使用精油治病,自此以後「香薰治療」一詞才廣泛被人們使用及認識。

香薰治療的歷史
香薰治療是一個20世紀的新名詞,形容芳香草藥所發揮在美容、身心保健及治療上的效果。不過,人類接觸及使用植物及草藥作治療用途,就已經有上百萬年的歷史,經過時間的洗禮,人類一點一滴的累積了很多失敗及成功的經驗,一代傳一代,藥草治療與生活變得不可分割。

遠在古埃及時代,古埃及人已經懂得使用精油作薰香、醫療及防腐之用,在這個時代,雪松精油要說是最昂貴且受歡迎的植物精油之一,他們亦把香薰運用於宗教儀式中,在祭壇上薰香有平撫天怒與獲知神喻的作用,而現代人所說的「香水」Perfume,是源自拉丁文 “per fumen”,原意是透過煙薰。他們亦會用香料保存屍體,利用有防腐功能的芳香植物如雪松、沒藥、松針及肉桂等精油製成木乃尹。除此以外,埃及最知名的香薰配方之一就是 Kyphi 香油,它為大師所用,其中包含多達16種不同的成份,希臘歷史學家Dioscorides稱它為接近天神之香;哲學家Plutarch形容:「它的芳香物質使人睡得安靜,減輕焦慮,並使人發美夢。」埃及艷后傾倒眾生的秘密之一,就是她喜歡用精油保養她的肌膚與頭髮。

希臘和羅馬比起其他民族懂得享受得多,被稱為「醫學之父」 的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建議:「每天進行芳香沐浴與使用精油按摩能延年益壽。」羅馬的有錢人家會將一天的時光消耗在沐浴中,有專屬的奴隸終其一生為他們做香薰按摩的工作。
在東方文明中,中國古時藥草應用成為醫學的主流,與針、按摩一併用於治療中。古人焚香助興早是習慣,絕代美人邊彈邊唱,邊點香,真有氣質。波斯人最喜愛玫瑰,他們最大的消費品離不開玫瑰香油及玫瑰露,傳說中國王的宮殿中甚至有玫瑰花露的噴泉。

到了中世紀,十字軍把阿拉伯人的香水與蒸餾技術,14世紀時的鼠疫,人們在街上燃燒乳香和松樹,並將芳香盒掛在頸上,保護人們免於瘟疫。到了17世紀末,化學合成藥開始出現,一直到了19世紀,化學藥品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規範,而現代香薰治療的大門則開啟於法國化學家 Rene Maurice Gattefosse。

香薰治療不但只是用於香水和美容業,作為法國軍醫的 Dr Jean Valnet,他廣泛地使用精油在戰爭中的傷者,並在1964年出版 “Aromatherapie” 一書,英語翻譯為 “The Practice of Aromatherapy”.

同一時期,除了內服派外,Marguerite Maury 摩利夫人是另一批主張以按摩為主的香薰治療師,她是一名生物化學家,喜歡將精油稀釋後作為按摩用途,病者經過她的治療,除了使肌膚變好外,還有一些正面的副作用,風濕痛、失眠等病都不藥而癒,心理狀態亦同時得到改善。

除了摩利夫人外,對於香療事業上的貢獻,英國的香薰治療師 Robert Tisserand 亦應記一功,他在1977年出版的 “The Art of Aromatherapy” 一書,引起了全世界對香薰療法的興趣及重視。

時至今日,香薰治療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重視,實驗室科學家和治療師都對精油做了很多的研究,大多專注於它們的抗菌和殺菌能力。耶魯大學的教授把精油用於冠狀動脈,老年人護理和睡眠紊亂的症狀,令香薰治療打開新的大道。
香薰治療亦開始普及化,雖然精油的使用的確是一門學問,但是一般精油用家透過書本及網上的資訊,都可以輕易地將香薰融入生活之中,當然遇到困難時,最好都是咨詢一下專業的香薰治療師,相信她們都不會吝嗇與你分享香薰為大家帶來的樂趣。

精油Essential oil,其中Essential這個字,是衍生自Quitesence,意思即是「一種物質最主要的濃縮萃取」。精油有別於一般的植物油,精油的揮發性很強,除了精油本身的顏色外,它們會散發在空氣中而不會在紙上留油漬。大多數的精油會呈深淺不同的透明、淡黃色、淡綠色,然而也有很多精油會呈現特別的深褐色或深藍色。精油的黏稠度就介乎水和酒精一般,有一些則較濃稠,奧圖玫瑰在較低的室溫下甚至呈現半固體狀態,一旦氣溫升高則又變成液態。

我們知道,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,吸收水份、土壤的養份以及二氧化碳,再轉化成植物之生長所需的物質。然而,要轉化成精油,其中之化學物質,是要花上相當的「力氣」才能產生。化學家直至目前為止,還是無法完全分析這些成分的化學結構,也可以說,化學家可以合成「類似」薰衣草氣味的人工香精,但是永遠不能得到相同的療效,這就是精油真正神奇的地方。

精油是怎樣來的?
精油是存在於植物的不同部位,根、莖、花朵、果皮、果實、樹皮、樹脂及種子,甚至全棵植物。有些植物則可萃取多種之精油,一種植物中所含之精油其實相當少,精油含量之多少,主要取決於其儲油腺,儲油腺越多,精油之產量就越多,價格自然相對便宜。例如,100公斤的薰衣草可以萃取近3公升的精油,然而100公斤的玫瑰花瓣只能萃取不到半公升的玫瑰精油。

精油的性質
基本上,所有精油都有其獨特的性質,有著不同程度上的殺菌功效,如尤加利、茶樹、薰衣草等,也有一些具有抗風濕的效果,如迷迭香及杜松,當用作按摩之時,它們可以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,協助組織廢物的排除,能夠改善風濕痛及其併發症。

精油是植物的精華
植物為了要傳宗接代,所以發展出香氣來及引異性和昆蟲,花在植物中扮演著傳宗接代的角色,其催情、氣氛調和、滋補性功能的目的就十分明顯。因此大多數花香的精油都有在情緒上催情的作用,生理上可活絡生殖的血液循環,有調理及滋補的功效。另外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,與人類一樣需要面對許多天然的災害,為了抵禦這些災害,植物與生俱來的氣味,可以用來驅蟲、抗菌,運用於人體之上,也有抗炎,癒疤、排毒之功效。來自大自然的氣味,就像你走入森林,植物不單扮演淨化空氣的角色,此類精油在情緒上產生提神、專注或是沈靜與撫慰的功效,因此其植物的氣味都各有其獨特的意義。

Chinese version only (extracting essential oil)

根據不同植物的特點,每一種的植物都有其個別的萃取方式,大致上可以分為五種。

蒸餾法:
蒸餾法是最古老亦是最常用的方法,通常是把植物放入蒸餾器中,以水煮或蒸氣的方式,將植物中所含的精油提取出來,一般而言,從葉片、種子、木材得來的精油多以蒸餾法萃取。在蒸餾過程中可以產生花水,蒸餾法在萃取精油時,由於水份和精油同時被蒸發,蒸餾出來的瓶子中,會呈現油在上,水在下的狀態,上面的油是精油,下面的水就是花水,含有微量精油分子,也具有療效,比精油來得溫和,不須稀釋就可以直接使用在皮膚上,在美容上有很明顯的效果,在香薰療法中亦十分受到重視。

壓榨法:
主要使用於柑橘屬水果,以人工或機器將果皮表層的小油囊擠壓,萃取出精油,由於壓榨法的精油成份與植物本身是一樣的,因此精油壽命比蒸餾油較短,通常開瓶後半年就可能會開始變壞。

溶劑萃取法:
主要用於含低濃度精油的植物,通常昂貴的花香類精油都是以此方法提取,溶劑萃取法以溶劑混合植物,將精油取出,再經蒸餾程序,把溶劑蒸發掉。有些用家認為殘留的溶劑會危害身體,不過,蒸餾的過程是幾乎把所有溶劑蒸發掉,因此有些用家亦覺得無傷大雅,反觀溶劑萃取法的精油含有完整的珍貴成份,療效豐富,蒸餾法就沒有此成份,所以選購精油時,還是要加以比較,選擇自己的所需。

吸香法:
是利用一片薄紗架在一個木框上,在紗上塗上油脂,將花瓣舖在脂肪上,直到精油被吸收,每日將前一天的花瓣拿走,再放一層新鮮的花瓣,直至脂肪不能再吸收更多的精油,這些充滿精油份子的脂肪稱為香膏,將香膏放在酒精內搞動,精油溶於酒精中,最後酒精揮發了,留下的便是精油了。

二氧化碳萃取法:
是將二氧化碳壓到超臨界的狀態,當二氧化碳溫度在33度時,會變成hypercritical,成為精油的溶劑,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它在低溫進行,精油不會受熱影響,萃取的時間幾乎是即時的,不過由於這個方法要由沉重的不銹鋼組成,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提取方法,目前只有某些玫瑰精油會使用這種方法進行萃取。

Chinese version only (applying essential oil)

精油濃度很高,要大量的植物才可萃取一小瓶,它內含的精油如此珍貴,我們更加要好好利用。其實,精油並不是昂貴、神祕的玩意,只要注意劑量和安全,你都可以將香薰融入生活中,打造成一個香薰美人。

薰香:
薰香的方法是將精油以薰香器擴散出去,透過鼻子的吸入,進入身體之中,達致應有的效果。常見的薰香器上方放水,並滴入精油,透過蠟燭或燈泡加熱來幫助精油擴散。不過隨著薰香器具的改進,也有用電的,可以全日插電,不需用火,減低火警的發生。除此以外,精油用家亦發覺加熱的方法可能會影響精油的品質,因此,市面上亦出現負離子香薰機,以打散精油份子的原理,將精油散佈於空氣中,好處是不需加熱,不會影響精油份子,且散發速度快,更先進的甚至有微調功能,可以控制室內之氣味不會過於濃烈,不過價格會較昂貴。只要將6-8滴的精油加入薰香器中使用即可。

按摩:
按摩是精油經過稀釋後,透過皮膚吸收精油,在香薰療法中是十分重要的方法,塗抹的過程中,會進行推、壓、揉等按摩動作,使肌肉放鬆,舒緩精神緊張及疲勞。在二十四小時內最多做一次全身按摩,一次全身按摩一般需要10-20毫升植物基底油,加入6滴精油使用,其中約4-25%的精油會被身體吸收,發揮作用。

泡澡:
泡澡是最可以舒緩情緒的一個方法,不過由於精油不溶於水,泡浸浴時就要特別注意了。妳可以像《薰衣草》女主角般直接把精油滴在水上,不過最好要選一些不剌激的,否則精油貼在皮膚之上,享受完一個舒緩的浸浴後,可不能像陳慧琳那樣漂亮了,嚴重的甚至可能會燙傷皮膚。最好的方法是先把精油稀釋,可以把4-6滴的精油加入全脂牛奶、沐浴露、乳液或溶解劑中稀釋,先在浴缸加水調節適當的溫度,加稀釋的精油拌勻即可。千萬不要用植物油稀釋底油,不但油不能溶於水中,更怕滑倒發生危險。
你亦可以用同樣方法,不過劑量減半,以一盆水泡手或腳,以舒緩局部的疲勞。

吸入:
吸納法可以同時與蒸面進行,吸入的物質由氣管進入,到達末端肺泡,到那裡進行血液和氧氣循環。吸納法可以治療呼吸系統問題,喉嚨感染及舒緩傷風感冒等病徵及壓力。至於蒸面,蒸氣可使毛孔張開,讓肌膚更清潔,精油會發揮對美容的卓越功效,讓肌膚水噹噹。將熱水注入盆中,把2-5滴精油滴在水上,然後用一大毛巾覆蓋你的頭和碗,然後深呼吸,持續數分鐘。
在沒有熱水的情況下,可以把1-2滴精油滴在紙巾或手帕中,緩緩吸入。

塗抹:
塗抹是經由皮膚吸收,使肌膚吸收精油,塗抹有分純精油塗抹及稀釋塗抹,除非有專人指導,一般而言,只有薰衣草和茶樹精油可以直接塗於身上。如果是稀釋,則要把精油加於乳液、乳霜或底油中,塗抹在有需要的地方即可。

敷壓:
敷壓法有冷敷和熱敷兩種,冷敷用來減輕即時受傷的痛楚和腫痛,也可舒緩頭痛和發燒。熱敷可以減輕舊患的疼痛,慢性和持續的痛楚,也可舒緩經痛,牙痛,但緊記熱敷後要立刻進行一些運動,否則熱力會令關節閉塞,痛楚更甚。將10滴精油加入10毫升底油中按摩身體,然後加上熱或冷袋。

噴霧:
可以清新空氣,消除異味,也可透過呼吸吸入精油。首先準備噴瓶,加入適量的水和精油,搖勻後使用即可,如果希望精油溶入水中,可以加入一點酒精或溶解劑,可以當蚊怕水,空氣噴霧或身體噴霧使用。

護膚品:
精油具有相當好的美容效果,現在的美容產品相繼把香薰摻入成份之中,不過其實自製護膚品非常簡單,怕麻煩的買入無香的乳液或面霜,依照一般用量使用加入1滴精油,就可以製成自己的面霜了,除了面霜,面膜、保濕凝膠、潤唇膏、洗髮水和身體潤膚乳等都可以自己製作。

精油遇上空氣、熱和光都會加速其變質,當氧氣接觸精油後會改變它的成份,稱為氧化作用,因此平時我們使用精油的時候要減低精油和空氣接觸的機會,每次把油倒出後,應立即把瓶蓋蓋緊,若果你購買一大瓶的精油,你應將它們分裝入多個小瓶中,以免用到後期時,瓶內僅剩下小量精油,大量的空氣。

為了阻隔熱和光的影響,精油必須儲存於深色的小瓶中,通常深藍和深棕色的玻璃瓶是最佳的選擇,如果精油是以透明的瓶子出售,請你不要考慮購買。如果瓶子是選用塑膠的,那就更加不需要考慮了,因為精油中含有化學性活躍成份,它們會將用來製造塑膠原料的化學原料分解,這些化學成份若果滲入精油之中,很可能會影響精油的療效。

純精油如果存放得當,在未開封的情況下可以存放3年,柑橘類精油可存放1年。純精油開封後需於1年內用完,柑橘類精油約半年。

精油需儲存於陰暗清涼的地方,最好是放於木盒中,精油儲存得宜,效用才可以有效地發揮出來。